記錄中國:駐橫湘、在山城——復旦人重走西南聯大

記錄中國:駐橫湘、在山城——復旦人重走西南聯大發佈時間:2017-08-05 14:34 來源:復旦大學 作者:袁星????萬裡長征,辭卻瞭五史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檄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滿江紅》西南聯大校歌

????一、暫駐足,衡山湘水

????7月初,長沙接連幾天暴雨,多處受災。杜甫江閣四周拉著抗洪救災的警戒線,禁止行人靠近。隊員們抵達時,大雨剛停。一行人下瞭車,走在高鐵站內,仍有大量積水。

????80年前,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合建長沙臨時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三校在戰火中南遷長沙。然而,戰事繼續惡化,不久後南京淪陷,長沙也遭到炮轟。三校決定再次南遷,在昆明建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7年至1945年,這場在中國大地上的槍林彈雨來得持久,來得猛烈,來得殘忍。但它不僅沒有沖垮中國的教育與精神,反倒令西南聯大人才輩出,成為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豐碑。走出高鐵站,暴雨後的長沙,天空湛藍,開出大朵大朵白雲。

????梁思成夫婦設計和平樓、民主樓

????“民主樓”與“和平樓”由我國著名建築學傢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樓棟呈工字形,前長後短,中間走廊聯接。中南大學檔案館副研究員、檔案與校史編研專業委員會主任黃珊琦老師告訴隊員們:“1936年,清華大學決定南遷辦學,準備將農學院辦在長沙。當時從學校的財政撥款中抽出一部分基建費,建造瞭兩棟教學樓,即現在的民主樓、和平樓。”

今和平樓

????這兩棟樓不高,卻非常長,顏色不絢麗,卻讓人一眼註意得到。與上海處處高聳的摩天大樓相比,它們沒有距離感,卻有親切感。

????清華大學由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所建,在三校中屬經費最多。戰事吃緊,清華不僅及時撥款另建校舍,還提早轉移物資,這體現瞭清華大學對日寇入侵清醒的直覺和防范意識。戰亂中,兩棟樓精致的設計,是對辦學篤實的希望。

????84歲老人守護日軍啞彈28年

????在民主樓的後面,有一處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雕塑,由兩塊景石組成。左邊的景石寓意“東方醒獅仰天怒吼,控訴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滔天罪行”,右邊的景石上鑲嵌著未爆炸的炸彈,是日寇侵華罪證的展示臺。

????雕塑的設計者和這枚啞彈的保存者是已到耄耋之年的姚老先生。

????這枚經過安全處理的未爆炸的炸彈是1987年,原中南工業大學進行基腳開挖時意外發現的。同時發現的其他炮彈由長沙市消防安全部門拖走,留下的這枚欲作為中南大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物教材。但由於當時沒有合適的地點存放和展示,28年來這枚炸彈由姚諍老人個人保管。

????姚老帶隊員們看瞭保存這枚炸彈的舊倉庫,告訴隊員們由於他不能時時看管,期間差點被收廢品的拿去。隊員們都保存過東西,可能代為保管幾年隻需要花一點精力;但守護它幾十年,卻需要一份堅定的信念或精神。采訪中,這份銘記歷史的執著和反省精神已經通過姚老的話傳遞給隊員們:“偌大的中國,當時為什麼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姚諍老人

????用清華舊瓦建造“西苑花圃”

????采訪地點是姚老定的:中南大學的西苑花圃。穿過一些比較老的居民樓,向好幾個當地的居民打聽,才找到瞭“西苑花圃”。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這是姚老用清華在長沙所建校舍的舊磚舊瓦砌成,保存炸彈的舊倉庫也在這裡。這裡最有特色的就是有數以百盆的盆景園,而讓隊員們一眼註意到的是這些自由自在的黑天鵝。

????它們很敏捷,隊員們發出聲音,它們就會向著聲音的方向緩緩遊來。

????戰油煙靜電機租賃火紛飛中的長沙臨大,安心治學;和平年代的西苑花圃,悠然恬靜。

????二、盡笳吹,弦誦在山城

????1938年2月,三校師生分三路入滇,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聯大校歌有一句難懂的歌詞“絕徼移栽楨幹質”,道出瞭南遷的本質:把這些對國傢有大用的良才世木移栽到偏僻的地方去,免受戰爭摧殘。山城指的就是昆明。戰亂時期,仍要讀聲朗朗,弦誦不絕。

????親歷西南聯大

????“聯大學生生活非常苦,但學習特別認真。” ——陳有餘 西南聯大總務科十五組職員

????回憶在西南聯大工作時的記憶,94歲的陳有餘老先生記得最深的是學生吃住條件很差,米飯中夾著石頭和沙子,一間茅草房住40人。有的學生交不起住宿費,睡在食堂裡。當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1943年比1937年的物價上漲瞭405倍。

????但學生的愛國和學習熱情非常高。在民主草坪上,學生們經常舉辦時事晚會,貼一個海報在學校門口,校內外學生聽聞都來參加,談論時事,傳播愛國進步思想。在文林街、鳳翥街的茶館裡,聯大學生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學校圖書館座位不夠,這裡的茶又非常便宜。茶館裡經常坐滿瞭聯大學生,或讀書、或寫作、或辯論、或開讀書會。

????隊員們采訪完後漫步文林街,鳳翥街。茶館已經沒有瞭,但書生意氣還在。

????記錄西南聯大

????“歷史不去講就沒有瞭。” ——李紅英 西南聯大博物館館長

????在今年初接待過李克強總理的會議室裡,隊員們如約采訪瞭李館長。她是一位有責任感且嚴格的人,還未等隊員們進入話題,就提出瞭此次采訪角度和深度的要求。隊員們以“精神如何傳承”與“聯大如何傳播”兩個角度與她展開瞭對話。

????李館長對前來參觀的人采取分類傳播的思路,針對他們的不同身份,如官員,學者,青少年,講解時側重不同內容。對於人數最多的青少年,李館長力求常識化,把西南聯大的歷史和青少年的具體生活感受聯系起來講述。任何人來參觀,無論人數多少,博物館都會配備講解員為他講解,她連同她培訓的講解員志願者幾年如一日地為參觀的人介紹西南聯大。她說:“歷史不去講就沒有瞭。”

????“雲南有多大,聯大就有多大。” ——龍美光 《西南聯大講壇》雜志編輯

????初見龍老師,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穿著T恤,拎著一個標有國傢圖書館的佈包。采訪時候發現,這位80後對西南聯大的瞭解和記錄特別多。

????他非常喜歡舊書,也是在淘書的過程中他看到瞭越來越多西南聯大的魅力。本科時期,他作為學生創辦瞭西南聯大網站,隨著網站上文章和資料越來越豐富,網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網站存在瞭約5年之久,之後被黑客攻擊。作為西南聯大講壇負責人之新竹靜電機出租一和《西南聯大講壇》雜志編輯,他將當年的聯大請名傢到課堂講演的傳統延續下去,並將每位嘉賓的演講整理成文,編成雜志。對聯大的瞭解越多,他越發現聯大之大。當時聯大的校舍遍佈雲南,教授租住在百姓傢裡……他說:“雲南有多大,聯大就有多大。”

????“我喜歡把局部放在整體中考察,找到它的歷史定位。" ——戴美政 西南聯大研究會副會長

????在諸多采訪者中,戴老師是尤為令我感動的一位。論對西南聯大史料搜集的全面和細致程度,能和他媲美的寥寥無幾。常年泡在圖書館與檔案館,一點一點地查找和整理史料,從早到晚,從青靜電油煙機租賃年到中年。

????因戴美政父親戴扶青與曾昭掄感情甚好,當時共同創辦《海鷗周刊》,以紀念為國殉難的遠征將軍戴安瀾。戴先生對這位西南聯大的著名教授、中國化學奠基人曾昭掄先生專門進行瞭研究,並著書《曾昭掄評傳》。與曾先生有關的歷史,他都要進行細致深入的考察研究,包括北大發展史,中國高等教育史等等。

????他說:“我在新聞部幹過,新聞追求時效性,但它有時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問題,後來我主動要求調到專題部。我喜歡把局部放在整體中考察,找到它的歷史定位。要力求搞全面、深入的東西。”

圖左一為戴美政先生

????重走西南聯大

????除瞭西南聯大校舍舊址,昆明許多地方都與西南聯大結緣。

????1938年,三校師生分三路入滇。其中一路從長沙步行至昆明,被稱為“湘黔滇旅行團”,步行68天,全程約1500公裡。聞一多、曾昭掄等多名教授均在其列。雖是南遷,但途中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社會調查與實踐,所有學生一起參與,不分專業。4月28日,旅行團到達昆明,交接儀式在昆明的圓通公園舉行。

????聯大教授工資微薄,多租住在當地人的傢裡。雲南人熱情好客,傾其所有,騰屋讓房。因地方有限,書房與臥室合為一屋。雖然擁擠,然融入民間,讓這些學者們多瞭些人生氣息。如今聞一多故居已被改建為幼兒園,此地繼續育人。

????聯大學生生活拮據,邊上課邊兼職。很多學生應聘昆明廣播電臺廣播員,播報反映戰爭局勢的軍事消息,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發出抗日救亡的時代強音。在昆明廣播電臺的演播廳,許多聯大學生在這裡表演話劇、演唱音樂,旨在通過這些文藝活動傳播抗日救國的愛國思想 。

????聯大外文系教授吳宓教授的日記:城中有翠湖。曾經年輕的金嶽霖、聞一多、朱自清和沈從文們,下瞭課後,身著西裝、旗袍和長衫,三三兩兩來翠湖漫步。在日軍的炮彈和簡陋的鐵皮屋外,這裡為他們留瞭一份詩意和情懷。

?

來源:復旦大學

【責任編輯:張曼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35UHab2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